共享汽车对于合肥市民来说并不陌生,今年3月,一步用车进入合肥市场,成为首个入驻安徽的共享汽车企业。7月初,首汽旗下的共享汽车品牌Gofun出行进入合肥,集中投放在写字楼、商业中心等地。共享汽车的出现为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时尚体验,但是也有人因为使用共享汽车,遇到了烦心事。
 

 
  
  无法充电拖车费用车主买单
 
  近日,市民刘先生拨打了合肥在线热线电话,跟我们反映了这样一件事。7月28号中午,刘先生在轩辕路与习友路交叉口扫码租了一辆“Gofun出行”的共享汽车。行驶途中车子显示电量不足,因需继续用车,他听从客服建议,下载了“特来电”APP,到附近的肥东第三人民医院的“特来电”充电点充电。
 
  “我就是按’特来电’的工作人员说的去操作的,第一个充电桩不能充电,又试了一个还是不行,试了三个都不行,但是“特来电”的客服说充电桩显示充电连接并且有充电记录,可车却没法充上电。”刘先生感到很无奈。
 
  因为附近没有还车点,而且车已经没电了,所以刘先生再次打电话给共享汽车的客服,客服表示他们不提供充电服务,只能先把车拖走,拖车费由刘先生出。
 
  “我觉得充不上电是共享汽车公司的责任,但是客服坚持说他们不提供充电服务,最后说让我先付拖车费拖车,然后再协商。结果第二天告诉我,拖车费还是我出,只是免掉我等拖车时间的费用。”刘先生对此感到不能理解。

  “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凸显
 
  记者随后拨打了Gofun的客服电话,客服人员明确表示,公司不提供充电服务,如果因为没电需要拖车,拖车费需要用户自费。
 
  “但是整个用车过程,我都是按照他们的指引去做的,结果充不了电,拖车费还算我的,我感觉这样太不公平啦,难道他们没有责任吗?”刘先生十分气愤和不解。
 
  最后,刘先生支付200块钱拖车费和100多块钱的用车费结束了这次共享之旅。据刘先生自己说,虽然他后来多次给客服打电话,最终给他的回复还是“要上报领导,等待审批处理”。
 
  据了解,Gofun出行首批在合肥投放200辆由江淮汽车提供的iEV6E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同时,首批在合肥二环内设置10多个租赁网点,包括胜利路元一希尔顿酒店地上停车场、马鞍山路绿地赢海A座地面停车场、政务办公大楼P4停车场等,覆盖了瑶海、蜀山、庐阳及政务区。据介绍,Gofun出行属于即取即用、分时租赁用车服务,按照“0.1元/分钟+1元/里程”方式合并计算价格。
 
  与部分共享汽车服务不同,Gofun还推出了“不计免赔”服务。即在选择车辆时可以选择增加10元的“不计免赔”服务,如果发生事故,对于1500元以下的车辆损失,用户无需承担。
 
  共享汽车需要加快自我完善
 
  记者随后在手机应用市场中搜索Gofun出行并点击下载,输入手机号及验证码即可注册。随后记者上传了身份证和驾驶执照信息进行后台审核,并交付699元的押金,全程需10-15分钟。完成注册后,系统推荐了周边车辆;选择还车地点后,点击“我要用车”;按照车辆定位及号牌找到车辆后,点击APP中的“一键解锁”按钮,车门便自动打开,就能上车了。
 
  记者在使用APP过程中感觉到,在整个自助用车过程中,都是无法确定到底是操作问题、设备问题还是车辆问题,并没有相应的监测系统,因此出现问题明确责任确实难上加难。不难发现,共享汽车的用户体验仍需进一步完善。
 
  据了解,不少用户在使用共享汽车过程中,也出现过不同程度的麻烦。除充电问题外,还车难、停车难也是共享汽车发展的首要阻碍,停车管理、事故责任也都没有明确制定。
 
  据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汽车分时租赁是一种“准公共交通方式”,一方面需要和私家车、出租车、网约车争抢客源,另一方面需要形成对公共交通工具的补充。其便利性不及私家车,经济性不如传统公共交通工具,且分时租赁用车以电动汽车为主,消费者还面临“里程焦虑”。
 
  共享汽车是移动互联网的新兴产物,它的发展和共享单车一样,既为人们带来了属于未来的一种出行方式,又有法律、安全等多方面的“隐忧”。共享汽车要想开的更远,除了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规范外,其本身功能完善、权责分明、给予用户最好的用车体验,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