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元月7日由徽商银行冠名,安徽映升文化主办的“2017徽商银行之夜新年音乐会”在合肥大剧院音乐厅隆重举行。在本场音乐会上响起了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是它在安徽真正意义上的首演时刻。独奏:鲁超先生。协奏:上海爱乐乐团。指挥:王永吉。我断言,中国土地上又一颗新星冉冉升起了。

 

352949659827973845.jpg

 

  鲁超有一双出神入化的手,今晚,是29岁的他,让34岁风华正茂的柴可夫斯基又活了一回!他们都正是在“拥抱全世界”的年龄。想当年该曲几个主要段落在柴可夫斯基脑子里刚诞生时,他一定确信这就是部杰作。即使初稿被老师鲁宾斯坦否定,也绝不会动摇他的判断。果然,从那时起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传遍世界,被认为是最“通俗”的钢琴协奏曲。这里“通俗”可是褒义词。

 

  鲁超在他18岁第一次国外公演后,经过11年的磨炼,从俄罗斯大地汲取力量再回合肥公演的,鲁超变了。这首被称为钢琴协奏曲中的“交响曲”,在他手下游刃有余。技巧卓越,活力充沛,栩栩如生,逻辑清晰,令人赞叹,令人信服。

 

  年轻的钢琴家们,常常被《柴一》的气势磅礴恢弘绚烂所吸引,被柴可夫斯基的“结论”所吸引,而对“过程”忽略。此次鲁超在第一乐章引子的经过部,从降D大调向降b小调过渡,尤其是经过部的结尾。三个八度齐奏,从中音区到高音区,再到低音区的断连相间明暗过渡的演奏,欲说又止,令人期待。接下的别致神奇主部主题的出现,那么悄然,又那么鲜明就令人“信服”了。过程比结论重要,有了过程还怕没有结论吗?又是一个经过部。由主部到副部的经过,主部素材在钢琴隆隆的低音区与副部动机的木管对答,逐渐让位。音色由明到暗由清晰到模糊,结尾速度就稍稍那么撤了一点,引出副部主题原速呈现 。水到渠成,令人“信服”。这里音色变化,速度变化容不得多一点少一点。真理、谬误之别只在毫发之间啊(怪不得这些艺术大师们,一个个都敏感得神经兮兮)。

 

854161362138442535.jpg

 

  鲁超又把这一切细节,都融汇到三个乐章之中。前两个乐章已经长达近30分钟!要完美收官,第三乐章成为关键(实说,钢琴协奏曲中《柴一》第三乐章写的如此提神精彩实属罕见)。音乐表现中的“自然”是演奏的前提,协奏曲中乐队与钢琴的对立与统一,分寸的把握其实很难。这就要看艺术家的敏锐了。比如第二主题上句由小提琴和乐队完成,由八分音符组成,温暖安祥。由钢琴接过的下句变成十六分音符提升一级,转成沐浴在幸福之中的愉悦。这种说不清却又必须清晰地表达感情变化的层次,全靠艺术家来拿捏。由无数这样的细节组成,一层层、一波波一直推向第二主题回到降B主调的再现,全曲高潮。不用过大的力度,就能把所蕴藏的全部欢乐热情地讴歌。高潮站立,第三乐章站住了,整个协奏曲站住了。一切是那么鲜活,元气充沛,浑然一体,令人信服。

 

  令人“信服”就是“再生”。起死回生。我说是鲁超在合肥大剧院,让33岁的柴可夫斯基又活了一次。鲁超也让我看到,那个他应该拥抱的世界已经可以望到了。

 

  学琴7年,12岁的鲁超才第一次听到《柴一》,立即被它的气势磅礴镇住了。他觉得那简直就是天上飘来的神曲,美好,神往,但那是遥不可及的。有“神往”就有希望。17岁,他在乌克兰的导师普鲁特尼克娃-柳德米拉要布置他学习《柴一》了。看他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柳德米拉笑了。2015年,鲁超如愿又被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阿尔卡迪-谢维多夫教授看中,27岁入院读博。这里才是赫赫有名俄罗斯钢琴学派正宗发源地,也是柴可夫斯基教学和创作《柴一》的地方。鲁超第一次到俄罗斯立即感受到,什么才叫辽阔广大,什么才叫俄罗斯乐派。我这次听到的“引子”,和2013年在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礼堂听到的两架钢琴有点不一样,音量?速度?说不清。我用心感觉到的是他削去了一分“激动”,多了一份镇定、内敛与美。

 

  鲁超是幸运的,诞生在中国大地,正值中华民族正振翅起飞的年代。1988年冬天出生,学琴起步于此。别无所好,闷头向前,只为心中钟爱的音乐。漫漫求学路,10岁离开,经由武汉、乌克兰、意大利、德国、葡萄牙,多次获得国际比赛奖励与经验。周游了小半个世界,23岁又回到中国。秣兵历马,27岁再远赴俄罗斯求学。2017年年初,春天已至,寒冬犹在的这场音乐会,我想是他人生重要的新起点。

 

5fdefb28426e58d9224755c3d7339076.jpg

 

  鲁超,如今你有伟大的中国妈妈,又有了伟大的俄罗斯妈妈也在为你托举,就看你了!拥抱这个美好又饱受苦难,需要我们为之献身的世界吧。

 

  谢国华(文)

  作者简介:谢国华,一级作曲,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代表人物”,享受政府津贴,安徽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责任编辑: 海带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