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理发店
满满的都是回忆
看着就上了年纪了
好想去理发
+1+1+1
一张老式的木质凳子
一把泛着铁锈的转椅
一段剪刀也剪不断的回忆
……
这些老式理发店
没有显眼霓虹灯的店招
在某评上也找不到店面信息
但实实在在地走过了几十年风雨
PART01
“玉兰大道蜀峰湾西南门入口处”
//
在玉兰大道的路边,蜀锋湾西南门入口处,有这样一家理髮室,树影的光斑映在两层红砖房上,恍惚间,让人回到了上个世纪。
说起理髮室的由来,可是有不少年头了,店里的郝叔叔热情地同我分享起来,并拿出了百年老店的牌子,由于现在城管不允许挂在店外,现在被叔叔收了起来。
真的有百年历史吗?在郝叔叔嘴里,我得知了那段往事。
从老一辈的师傅开始,背着工具上门理发,到单位里专职理发,再到这辈人接手,可不是有个上百年历史嘛。
郝叔叔的爱人李阿姨,受父辈影响,从十几岁开始学习理发,在单位下岗后接过了理髮室。夫妻两人每天都在店里,接待的都是些老顾客,这些老顾客理发的年头可比小编岁数都大。
李阿姨的手艺很是利索,三下五除二的,就理好了。
理发还是老样子,全由师傅的手艺做主,推子在阿姨的手中,发挥出不一样的光彩,所到之处,发丝变得整齐,鬓角变得有型。
这么些年过去了,理发票不存在了,70年代2元一年的理发费也不存在了,现在理发12元。
红砖房隶属于园林管理处,二楼是变电房,建于70年代,年纪颇大了。
店里没有什么装修可言,倒是有一些小时候常见的物件,保留了下来。
还有把“老古董”椅子,修修补补目前还可以用,提到这把椅子,郝叔叔还演示了一番,放下来可以让顾客躺着刮胡子、采耳。
遇上人多的时候,店里准备了好几个小板凳,大家就在外面唠嗑等着,树荫下,又回到了旧时光。
令人唏嘘的是,理发的手艺传到李阿姨这里,再也没有人愿意学了。
PART02
“徽州大道273号市政小区三区进门左手边”
//
徐爷爷1948年出生,22岁学理发,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在如此长的岁月里,他一直坚持了下来。
在市政小区的入口处,门卫室的旁边就是徐爷爷工作的地方,按他的说法,只是为了赚点生活费。
十几平方的小屋里,整齐地排列着理发的工具,一面大大的镜子,一把老旧的椅子,撑起了他的生活来源。
墙上挂着一张航拍图,我们可以看到是摄于1974年8月,这证实了徐爷爷理发店的存在。
一把进口的吹风机,陪伴了徐爷爷几十年,现在依旧可以用,打开开关,立马传出上个世纪的声音,轰轰作响。
说起理发这件事,徐爷爷拿出了他的“百宝箱”,手推子、刮胡刀还有掏耳朵的工具,虽说闲置了,依旧能看到岁月的痕迹。
这些用钝的刮胡刀,徐爷爷全都收藏了起来,一把也不舍的扔,提起这些,他总是很骄傲说:“现在见不到了”“老古董”。
然后,徐爷爷带我看了荡刀布,并演示了起来,刮胡子时感觉刀钝,只要在上面荡几下,发出响耳的声音,刀立刻变得锋利了。
这两张荡刀布旧旧的,泛着黑色油脂,缝补的痕迹也很明显,现在再也用不到它们了。
除了基本的理发、刮胡子,在这家店里还可以烫发和染发,虽说需要的客人不多,但徐爷爷现在还保留着工具。
烫发只需40元,染发只需30元,还包剃头。现在上哪还能找到这么便宜的?很少很少了……单理发的价格也是12元。
在我拍照的时候,一位年纪较大的老人找了过来,听他说是从很远的地方过来,看到了理发店的招牌进来看看,他拿起店内的刮胡刀在门前的光下反复确认,问好了价格,才露出微笑的说这就是他找的店。
在40、50年代人的眼中,这样的理发店,是他们脑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在装修精美的理发店,他们融不进去也不愿融进去。
岁月荏苒,花白了徐爷爷的头发,他的手机里还留着年轻时候的照片,匆匆50余载,他用手艺传承着一代人记忆。
了解他们,就是了解我们的过去。
或许在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老式理发店,他们很不起眼,就藏在哪个巷子的最里边,就像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一旦你翻开,就会发现醇厚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