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范围强降雨袭来,防汛又成为千家万户关注的焦点。7月3日,修订后的《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安徽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规划(2017—2021年)》正式发布,对“防汛”和“治水”都提出了新要求。
 
  防汛应急响应之后该做什么
 
  7月3日,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应急响应”意味着什么,又需要做哪些防范措施?在修订后的《应急预案》中,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按洪涝、旱灾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应急响应行动一般分Ⅳ级(一般)、Ⅲ级(较大)、Ⅱ级(重大)和Ⅰ级(特别重大)四级。其中,当长江或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或干流大部分河段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或者长江、淮河干流一般堤防或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可能发生面积大于1200万亩的洪涝灾害等,可发布Ⅱ级响应。按照不同的响应等级,相关部门要采取响应的措施。
 
  拿Ⅱ级响应来说,省防办负责人需要带班,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跟踪掌握雨水情、汛情、旱情、工情、险情和灾情。当防洪工程、设施出现险情时,所在地市县政府应提前安全转移可能受洪水威胁的群众。必要时,还能申请解放军、武警部队参加抗洪抢险和转移人员。
 
  淮河干流堤防将达到百年一遇
 
  水火无情,重在防预。安徽省将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提升防洪减灾。
 
  在去年防汛期间,安徽省的防洪设施经历住了一次检验。在未来几年,全省防洪标准将得到全线提升。按照《规划》,安徽省将实施淮河、长江干流治理,补齐水利薄弱环节中的主要支流与中小河流治理、城乡排涝设施建设、湖泊防洪综合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短板。届时,长江、淮河干流主要堤防防洪标准基本达到100年一遇;市级城市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0—100年一遇;县级城市及工业园区防洪标准基本达到30—50年一遇,重要支流防洪标准总体达到20年一遇以上,中小河流防洪标准总体达到20年一遇,城镇(园区)排涝标准达到20—30年一遇;农田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
 
  城区防洪排涝都要达“国标”
 
  今年4月,随着南淝河防洪完善工程一期项目完工,合肥主城区防洪标准将切实达到百年一遇。未来5年,安徽省将开展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将有更多城市提升防洪排涝标准。
 
  《规划》明确,安徽省重点实施芜湖、马鞍山、铜陵、蚌埠、淮南、阜阳、池州、滁州、安庆等城市防洪圈堤封闭达标和排涝建设。加强县级城市、工业园区以及重要乡镇的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加快具有较重排涝任务的50座县城防洪排涝建设。到2021年,全省城市建成区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标准。
 
  此外,安徽省还将全力推进淮河和长江流域排涝设施建设,累计实施70片排涝泵站建设,总装机容量35.5万千瓦。根据时间表,今年将开工建设8片排涝泵站建设,装机容量3.2万千瓦。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