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省某医院里,一名7岁大的小女孩在无菌病房内等待了七天七夜,终于等来了一位能与她匹配的干细胞捐献者。这名干细胞捐献者就是咱安徽人,他叫石烙,当天上午在安徽省立医院,他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成为合肥市第36例、安徽省第107例“骨髓”捐献者。
 
  捐献干细胞还要从一次的献血中谈起
 
  当天上午,在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病房内,29岁的小伙石烙正在接受干细胞的捐献,只见他双臂上插着针管,一台机器正在精密运转,造血干细胞一点一滴的从他体内抽出。
 
  在整个捐献过程中,石烙表现的十分平稳,还时不时的和大家谈笑风生。“没啥感觉,就是比献血的时间长了点。”石烙说,他老家是安庆宿松人,但是,现在已经在合肥定居了,并且户口也迁到了合肥,可以说已经是一名“正宗”的合肥人了。
 
  谈起这次捐献干细胞,石烙说,他在安徽警官学院上大学时无意间接触到了献血,当时是和寝室的同学一起去的,说实话第一次献血还有些害怕。不过,献完血后,身体并没有异样,还有一种特别骄傲的感觉。“献完血后,医生又询问我要不要加入中华骨髓库,我觉得这是一种荣耀,于是便果断答应了。”
 
  据石烙介绍,毕业后他在工地干过体力活,后来自己当了包工头,积累一定的资金后又出来再创业。由于应酬比较多,这几年来自己长了不少肉,也不符合献血的条件了,真是惭愧。不过,在早段时间,偶然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问他要不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位7岁的小女孩等着救命。接到这个电话后,石烙不假思索的答应了。
 
  受捐者父亲送来感谢信救命恩人
 
  4月11日上午11时许,石烙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一袋144ml的干细胞将被储存在低温保险箱内,送往远在浙江省的一家医院。据医生介绍,在运送过程中,每半小时还要晃动一下袋子,防止干细胞凝固。“等待这些造血干细胞的是一名7岁大的小女孩,她患有地中海贫血症,在得知有人愿意捐献干细胞后,小女孩已经在医院的无菌病房住了7天,排空了身体内的所有的废弃血细胞。”
 
  在省立医院病房内,当石烙安稳下来后,安徽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封由受捐女孩父亲手书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恩人,您好!真诚的感谢您给我女儿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您的无私奉献将改变我女儿靠输血维持生命的日子,是您的无私奉献将使我女儿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过上正常和快乐的生活……
 
  听到这封信后,石烙被对方的真诚所打动,他说这点小事没什么,自己现在也成为一名爸爸了,完全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
 
  为捐献他将11个月大孩子送回老家
 
  捐献结束了,石烙还要在医院进行观察一段时间,当问起他现在最想做什么时,石烙说,已经很久没见到自己的儿子了,现在就好想抱抱他。
 
  原来,石烙为了这次的捐献,他提前将自己刚满11个月的大儿子送回了老家。“因为在在身体条件最佳时才可以捐献,所以,在接到通知后,他要先在医院住几天等待观察。于是,在4月6日入院时,他就已经将爱子送回老家宿松。”石烙说,儿子很粘他,晚上必须要他搂着才能睡着,真不知道这几天孩子有没有想他。
 
  对于这次的捐献,石烙的妻子也十分的赞同,“我老婆也是一名医生,又得知要救助的一名7岁大的女孩。已经身为人夫人母的我们,完全能够理解对方父母的心情。”石烙说。
 
  延伸阅读:造血干细胞捐献非“敲骨取髓”
 
  据了解,石烙是合肥市第36例、安徽省第107例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自2013安徽省对该领域加大宣传之后,近年来捐献者数量呈几何倍数的增长。“2014年全省只有50例,今年已经达到100多例了。”安徽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但是面对需求巨大的患者而言,这还远远不够。
 
  安徽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也就是百姓俗语中的“骨髓捐献”,但并非“敲骨吸髓”。据介绍,造血干细胞是我们身体内众多血细胞的“种子”,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内所有的血细胞都由它分化发育而来。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剩下的多能干细胞会迅速复制,造血功能短期内完全恢复正常,所以,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人的造血功能。
 
  而造血干细胞移植一般适用于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是指在患者接受超剂量化(放)疗后,通过静脉输注移植入正常造血干细胞,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功能及免疫系统,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肿瘤的较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