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阳区:加快建设“一核一地一中心” 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摘要: 12月30日,中共合肥市庐阳区第四届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
2019年,庐阳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千亿GDP”目标。今年,该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合肥率先逾2万美元,并首次入选赛迪顾问“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区”,跻身2020 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作为合肥“长子”,庐阳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持续彰显。 展望未来,在庐阳,由金融商贸最繁荣、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全省消费核心枢纽,大科学装置最集中、生态环境最自然的最美科研圣地,产业特色最明显、内陆开放最前沿的长三角国际贸易中心构成的“一核一地一中心”发展格局,将在多重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加持下加快形成。 创新领航 在高水平开放中聚合发展动能
谋发展,力量源自创新,开放是必经之路。庐阳区将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培育创新增长点。保障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全力服务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合肥)等建设,综合利用“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地方政府”等资源优势,打造能源领域高等级研究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支持辖区骨干企业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未来,庐阳区将深度融入安徽自贸试验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全面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创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金融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强化与上海松江区等合作共建,推动更多合作项目开花结果。服务保障中欧班列提升综合功能,同心争创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国家铁路场站对外开放一类口岸等四个“国字号”品牌,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 做强实体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增活力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实体经济则是支点。庐阳区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主导产业优势地位,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支持合肥百大、中安华力等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壮大总部集群,夯实集聚优势。聚焦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打造新兴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庐阳经开区、大杨产业园转型升级,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传统产业迸发活力。同时,聚焦优质企业、高端人才、平台载体等资源要素做好招商引资,完善大项目、好项目的建设服务。加快发展直播带货、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激活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特色经济,推动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新型消费与传统消费协同共进。 精雕细琢 打造更有品质的魅力城区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作为合肥市主城区,庐阳区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寿春路、临泉路等品质化改造,完成淮河路“全国示范步行街”创建和拱辰街“烟火气留存”改造,推动逍遥津公园回归本色、焕发生机,塑造国内一流城市风貌。明年,该区将建成淮北路等市政道路,打通固镇路等断头路,建设杏花公园底下停车场等,做好荣城南苑二期等复建点建设安置工作,实施宿州路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区人居环境。 在城市管理中,庐阳区将突出规范化、精细化和智慧化,重点完善沿街商户等公共空间标准规范,依托智慧庐阳平台,推动网格化管理、巡查执法、指挥调度等应用融合,让群众生活更舒心、更方便。该区还将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健全完善环境治理联防联控体系,加快推进四里河水体达标整治等,推进庐州公园二期等公园绿地建设,加快建成以南淝河、四里河为空间骨架的城区绿地系统,让城绿共生的认同感越来越足。 成果共享 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办好民生实事,才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庐阳区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保障合肥六中新校区建成安徽标杆,加快推动学校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优化工程、名校本部倍增计划,率先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持续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争创国家级健康促进区。打造“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模式,推广智慧就业平台,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作为全市文化中心,庐阳区将深挖老城文化内涵,传承历史文脉,依托淮河路步行街等老城资源,推广宣传富有庐阳特色的文创产品和城市IP,推动商旅文业态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开放运营庐阳市民中心、城市阅读空间,推动文化服务类载体升级,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才能更好满足群众的宜居心愿。庐阳区将发挥“智慧庐阳”城市大脑作用,全面推行“街镇吹哨、部门报道”工作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持续加强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法治庐阳、平安庐阳建设。 把握时代要求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庐阳区将聚焦“两个维护”,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净化优化政治生态,围绕培根铸魂,强化理论武装,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阵地建设,倾力做好思想宣传,不断凝聚思想共识。强化体系建设,打牢基层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快党群服务中心“1+11+N+X”体系化建设,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服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推深做实“四步走”群众工作法,取信于民、为民谋利。推动作风建设,促进作风转变,巩固拓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成果,培养造就高质素专业化干部队伍,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 淝南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