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记者从合肥市规划局获悉,在即将出炉的《合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合肥将在城市四个方向预留建设6个万亩以上森林绿地或湿地公园。每个行政辖区内,都规划建设1-2个大型水面,做到调蓄、生态和景观并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合肥城内外都将预留“海绵”
 
  根据即将出炉的《合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合肥将结合“城市双修”(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新型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在总体规划布局,将在合肥市城市战略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规划中,积极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对合肥市市政排水、河道、公园绿地、湿地、水利工程、建筑小区等进行全面梳理,保障城市海绵本底安全。同时结合城市发展,在保证原有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证水土平衡。
 
  合肥还将因地制宜规划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指标,在城市四个方向预留建设6个万亩以上森林绿地或湿地公园。每个行政辖区内,都规划建设1-2个大型水面,做到调蓄、生态和景观并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
 
  根据规划,合肥将在全市片区规划及控规编制中,注重对片区、地块内现有水系、沟塘进行合理保留,结合公共空间、绿地景观合理布局,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予以深入践行。如高新区坝下河景观绿廊,蜀山产业园预留引山连水的大绿廊等。
 
  在城市公园建设中,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片区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从单一的排水系统走向综合性的排水系统,如高新区、林园局牵头实施的蜀峰湾北湖、南湖,结合环巢湖项目、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理念整合设计、实施,成为建设部、环保部黑臭水体、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正积极申报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

  正先行试点建设第一批示范区
 
  专项规划管控方面,合肥市规划局会同市城乡建委等单位,开展了《合肥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结合合肥市近期建设规划、2017-2019年大建设计划、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排水防涝三年行动计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梳理形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
 
  在项目建设管理方面,合肥正先行先试,一批试点项目陆续建设。目前,新站区少荃湖片区,高新区大蜀山片区,经开区、肥西县产城融合示范区,已被确定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第一批示范区,积极开展试点建设。
 
  老城区逍遥津、杏花公园两大调蓄池已具备使用条件。3000亩南艳湖生态公园改造工程,主要建设5万立方米的雨水收集前置库,目前已完成土方工程和湖底清淤。

  名词解释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