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为何“花落”合肥?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摘要: 8月1日,合肥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启动大会召开,宣布合肥市成功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国字号”荣誉花落合肥!8月1日,合肥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启动大会召开,宣布合肥市成功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成为制造业国家队队员,这既是国家和省赋予合肥探索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迈向中高端的重大使命,也是合肥借势推进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
记者了解到,根据《合肥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合肥将在未来三年集中资源、集聚力量,全面完成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创建目标。
2016年初,合肥开始着手申报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申报工作被列为部省合作共同推进事项,合肥市将创建试点示范工作列为“一号工程”加以推进。
今年3月24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组一行9人来肥现场评估,对合肥市试点示范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表示支持将合肥列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今年4月,合肥迎来了入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利好消息。根据国家工信部的正式批复,旨在通过合肥市创建工作的先行先试,进一步发挥合肥作为示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皖江经济带、合肥都市圈、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安徽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为何“花落”合肥
合肥为何能跻身制造业“国家队”?合肥市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狠抓制造业不放松,跻身制造业“国家队”亦是如此。
近年来,合肥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质量兴市战略,推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政策向实体经济倾斜,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通过不断创新产业发展的模式、成果转化的方式,大力推动制造业发展,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抓住京东方这个龙头,最终完成产业链的集聚,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新型显示面板生产基地,形成“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首创光伏“制造+应用”模式,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高校院所创新主角作用,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上,成果转化在企业里”,聚力打通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努力让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十二五’以来,全市工业引资6400亿元,占全市引资总量的48.7%。目前全市存量企业中有70%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来的,提供了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量的70%,固定资产投资的60%,地方税收增量的50%。全市已建41家智能工厂和320个数字化车间,46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验收,占全国通过企业总数的4.6%。合肥新站高新区获批国家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据合肥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目前,合肥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拥有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宗工业产品,发展进入新阶段。
贡献“合肥经验”谱写“合肥篇章”
8月1日,《合肥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合肥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正式启动。面对这次历史机遇,《实施方案》给出了创建的“时间表”和“任务表”,提出到2019年,要全面完成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产业机构、绿色发展等五大类共15项创建目标。
“一新一强”总目标
未来三年试点期,合肥市将集中资源、集聚力量,立足“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这个新起点,坚定试点示范的目标途径,瞄准“一新一强”的总目标——建成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市;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建设“3411”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以家电、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为代表的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汽车为代表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和一批未来产业,特别是主攻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加快壮大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软件及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燃气轮机、高端医疗装备太阳能光伏等细分领域规模,提升合肥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为了实现创建目标,合肥市端出了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工业强基突破、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智能制造推进、品牌质量提升、绿色制造推广、产业国际化加速等“八大工程”。为了实现创建目标,合肥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各职能单位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试点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在每项重点任务中,都明确了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确保试点示范工作无障碍、快节奏推进。为了实现创建目标,合肥市围绕质量效益、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两化融合、绿色发展等五大类型十五项指标,并探索建立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和政策机制保障体系等4大新型制造业支撑体系。
谱写崭新“合肥篇章”
要想真正走出一条更有质量更加均衡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离不开合肥现实工业情况。合肥现有工业基础广,既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世界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又有散落在细分市场的小微制造企业。未来三年,合肥将广泛推广“中国IC之都”、“中国声谷”、“中国软件名城”、“中国光伏第一城”等制造业名片,深入实施技改行动计划,强力推动制造方式向智能制造变革。以整厂智能化改造为重点,重塑制造流程,推进互联网+制造,继续开展“两创”产品、光伏产品、节能环保产品的优势产品征集推广,抓好“制造业单项冠军”、“安徽工业精品”的遴选推荐。引导企业发展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等新型制造方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者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
如今,“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创建号角已吹响。《实施方案》展现了未来合肥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壮观图谱。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只有大胆创新,敢于试点,早出成绩,方能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合肥经验”,谱写出崭新的“合肥篇章”。(合肥晚报乐天茵子)
名词解释: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为扎实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工信部于2016年2月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创建工作,计划通过3至5年的努力,在全国率先建成一批新型制造业强市和强区,以点带面示范推广,加快制造业整体素质提升。“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举措之一。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