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热出新高度 最高气温41.1℃地表温度73.2℃均破历史纪录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摘要: 自从有气象记录的1958年以来,合肥只记录下两次气温突破41℃的瞬间,上一次发生在1959年8月23日,只有41℃。
7月27日,合肥人迎来了连续第5个40℃+的高温天气,数值一度冲上41.1℃,热得合肥人晕头转向的同时,也顺便破了个历史纪录。自从有气象记录的1958年以来,合肥只记录下两次气温突破41℃的瞬间,上一次发生在1959年8月23日,只有41℃。
热出新高度:气温、地表温度均破纪录
夏天的进度表刚接近半程,高温天已刷出了百分百的存在感。昨日,合肥人见证了两个新纪录的诞生:41.1℃,是合肥有气象记录以来,气象部门监测到的最高温度。滚滚热浪也将地表温度一齐送上了历史第一的位置。昨日13:00,合肥地表温度达到了73.2℃。
“合肥有记录以来,一共出现了9个地表温度70℃的记录,其中有6个出现在今年7月。剩下的分别在1988年、1967年和1964年。”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昨日,全省高温警报也持续拉响,安徽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0-16时,最高温度:全省大部分地区38-40℃,最高霍山42.0℃。除了合肥之外,舒城(40.9℃)、肥东(40.2℃)、肥西(40.8℃)和长丰(40.1℃)也突破历史极值。
下雨不降温:雨神昨悄悄光临合肥西北
昨日14:00多,望着西方上空一片有些阴沉的云彩,刚驶过金寨路口的出租车司机小刘很是期盼,“看样子,要下雨了。”
事实上,当大多数合肥人热得晕头转向的时候,“雨神”的确悄悄光临了合肥西北,下了一场“局部”的雷阵雨。在朋友圈里,不少市民打趣说:“41.1℃的时候下雨,岂不是等于在下热水?”
“这场雨是地面受热不均产生的,对于降温格局没有什么影响,也并非是受到台风等‘外力’助推产生。”合肥市气象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雷雨的形成原因来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冷暖空气汇合时造成的,称锋面雷雨;一种是局地受热不均而产生的,称热雷雨。锋面雷雨范围广,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往往是先下雨后打雷,而热雷雨则范围小,常常是先雷后雨,持续时间短,下了就停,雨量小。‘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指的就是热雷雨。”
为啥这么热:副高+热岛效应联手“作怪”
为什么今年合肥热成这般样子?“此次安徽持续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正是副高的稳定控制。”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姚叶青介绍,“在副高控制区域内,盛行下沉气流,容易产生高温天气。”不仅如此,20日开始,副高的强度还进一步升级,它的强中心来到江淮上空,气温也进一步上升,全省由35-37℃快速上升到38-40℃,甚至部分地区超过40℃。
“城市热岛效对高温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卫星遥感监测图上,非常清楚地显示出城区温度明显高于非城区。”姚叶青说。
高温地图:全省“烧烤城市”前10名合肥未上榜
昨日,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了一份高温地图,记者了解到,全省堪称“烧烤城市”的前10名,竟有7个位于山区地带。“霍山43.3℃,出现在1966年;泾县42.7℃,出现在2013年;广德42.5℃,出现在2013年……”在这份名单上,还有石台、亳州、马鞍山、宁国、歙县、金寨、泗县。排名最后的泗县最高温也有41.7℃。因此合肥凭借41.1℃的“历史最好成绩”且无法上榜。
而这些地区有7个都在山区地带。“大家通常认为山区凉爽,但反而是最热的。这是因为焚风效应,这些地区的观测站都建立在背风面的山脚和山腰,焚风效应就特别明显。”气象专家说。
光是高温其实并不难忍受。在安徽,还有一些伴随高湿度到来的“闷烧天”,高热+高湿度,带来体感上更高温的感觉。这其中,芜湖、无为、安庆人可能感受更明显。在榜单中,这三个地区在夏季湿度最大,更容易感受体感温度高,闷热异常。
天气预报:降温降雨最快7月底到场
对于合肥人来说,盼着高温谢幕,最值得期待的要数台风。“高温会持续到月底,届时,可能会受到台风外围影响,出现降温、降雨。”合肥市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说。
省气象台昨日下午发布消息称,28-30日我省北部有一次雷阵雨天气过程,其中淮河以北和本省山区午后局部地区易出现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对流性天气。28日全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普遍为37-39℃,淮河以南部分地区超过40℃。29日后我省北部高温天气逐步缓解,最高气温33-35℃;南部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到月底,之后有所缓解。
具体来说,28日:淮河以北多云有时阴天,淮河以南晴天到多云;淮河以北部分地区和本省山区有分散性雷阵雨。29日:全省多云有时阴天,沿淮淮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和本省山区有分散性雷阵雨。30日:淮河以北和江淮之间多云到阴天,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雨;江南晴天到多云,山区局部有午后雷阵雨。
气象专家提醒,受持续高温天气及降水偏少影响,江北大部及沿江江南东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未来3天,淮河以北和本省山区多局地对流性天气,需注意防范。
责任编辑: 一米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