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村镇丨花岗镇大黄村:山水铺就新画卷 水乡“蝶变”奔小康
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摘要: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走进花岗镇大黄村,仿佛亲身走进陶渊明笔下的乡村图景,整齐的菜畦、洁净的粉墙、清澈的池塘,一派田园牧歌景象。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走进花岗镇大黄村,仿佛亲身走进陶渊明笔下的乡村图景,整齐的菜畦、洁净的粉墙、清澈的池塘,一派田园牧歌景象。
大黄村位于肥西县花岗镇东南部,东与肥西县丰乐镇隔河相望,县道四丰路横穿而过,村域面积3.2平方公里,村内水系丰富、流水绵绵,因此又有“水乡大黄”的美誉。
凭借美丽的乡间风光、亲切的邻里人情、整洁的村容村貌,大黄村吸引了远近十里八乡的游客。而就在前不久,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大黄村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环境美生活美 水乡焕发新生机 “村里到处都打扫得很干净,比城里的公园也不差,大家都住得很舒服。”谈到大黄村近年来的变化,84岁的村民韩绪珍露出了喜悦满意的笑容。自2016年开始,大黄村对全村环境进行大刀阔斧地整治,围绕房屋美化、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和污水净化,突出抓好治脏、治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依原有荒塘进行景观改造,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文明优美的村风村貌,是创建文明村镇的基本条件。为了改变曾经黄土泥泞、垃圾遍地的陈陋风貌,大黄村将文明村创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成立了以书记为垃圾分类指导员、村委会主任为垃圾治理专干的垃圾分类治理领导指导组,充分发挥“一长两员”作用。目前,全村现设置了1个垃圾分类处理点,4个垃圾分拣站亭,配备了7名保洁人员,做到垃圾“户收集、村组集中、镇转运、县处理”;另外每个自然郢设置1个污水处理站,杜绝生活污水污染周边水源,同时保证村容村貌整洁美观。
自2014年以来,大黄村已完成所有村民组道路硬化19公里,90%的农户实现通路到家;全村完成50%居民住房立面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大黄村被评为安徽省第一批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
现在的大黄村,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粉墙黛瓦彰显水乡大黄新风貌,沧桑水车见证美丽乡村新生活。水泥路面纵横交错、村间池塘干净清澈、分类垃圾桶摆放有序,更喜人的变化在村民的思想观念上,“村民现在都能自觉维护卫生,垃圾也能分类管理了、秸秆焚烧也没有了。环境整治,我们不仅追求群众满意,更要培养群众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大黄村党支部书记王前明说道。 重生态推产业 宜居宜游奔小康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注重改善乡村面貌,更要关注乡村的产业发展。通过传统的土地流转、资产收益分红、务工等多种形式,大黄村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使这片土地真正由内而外美起来、富起来。 为了保留原有的优越自然环境,大黄村没有在此进行工业大建设,而是让现代农业在此落地生根:引进“绿溪洲”、申辉农业等新型农业企业,研究瓜菜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兴建150亩稻虾共养产业园,种植350亩吊瓜,发展特色种养业和生态旅游业、休闲垂钓观光农业等,不但促进村民就业,更帮助村民增收。
2020年,通过已成立的大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接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公共设施日常管护、保洁、绿化养护、渠道管护等壮大村集体经济使村集体经营收入达到30万以上。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发展特色种养等,有效地实现了村民就近就地入园务工愿望,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加动力,全村21户36名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正朝幸福小康生活奋进。
从荒凉泥泞、到如今的世外桃源,大黄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望得见诗情画意、留得住浓浓乡愁。如今的大黄村,正乘着文明创建的东风,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变,全力创造一个宜居宜游、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 静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