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togo.keyword--]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17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特别大使 中国银联董事长葛华勇 (2017年4月26日,泰国曼谷)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荣幸参加今年的世界旅游业理事会全球峰会。在此我简要介绍一下中国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和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一、旅游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过去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扩大开放,中国旅游业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中国的境内旅游人数从2011年的26.4亿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44.4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1%;境内旅游收入从2011年1.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6年的3.9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3%。中国的入境旅游人数从2011年的1.35亿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1.38亿人次,近几年保持平稳增长;入境旅游收入从2011年484.6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2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中国的出境旅游人数从2011年的0.7亿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1.22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1.8%。2016全年中国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场,入境旅游全球地位不断提升;在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年度《旅游竞争力报告》中,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已由2009年的第47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15位。 包括境内游、出境游、入境游在内的旅游业发展已经深刻影响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11年的3.9%持续增长到2016年的5.3%;国内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1年的8.9%稳步增长到2016年的10.3%。由于产业链条长、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高,旅游业发展还带动了社会投资,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以酒店、民航和铁路客运为例,旅游业对其贡献分别超过90%和80%。旅游发展还带动人员和信息流动,从而带来经济要素的流动,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旅游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中国旅游业未来还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 首先,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将支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增长。2016年中国GDP增长6.7%,人均GDP增长6.1%。世界旅游组织(WTO)曾研究旅游业发展的规律,认为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时为观光游阶段,3000-5000美元时迈入休闲游阶段,超过5000美元时则进入度假游阶段。过去几年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也证实了这一规律。中国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确立为,到2020年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未来,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增长将进一步带动旅游业的稳定快速增长。 二是,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成效显现。2016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未来随着第三产业(服务业)和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增加,以及恩格尔系数的逐步下降,结构性调整的影响将进一步有效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三是,中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国土广袤、地大物博、四季分明、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古迹等旅游资源。中国还是世界遗产大国,截止2016年,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自然和文化遗产数量已达50项。近年来,随着休闲、度假、体验式、教育型旅游消费的兴起,高端民宿、游学旅游、主题乐园等已成为旅游资源新亮点。截止2016年末,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以上。未来,包括旅行社、饭店、铁路、公路、航空、游船等在内的旅游基础设施运载和支撑能力的持续提升,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景区配套的不断完善,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体验,进一步激发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四是,旅游观光成为大众学习、沟通的重要方式。旅游让人们开拓视野、增进交流,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尽管互联网让无差异化的信息与知识唾手可得,但替代不了行万里路的深刻体验。人们需要实地获取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信息,世界将通过旅游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也将通过旅游获得更广阔的全球视野,这将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和旅游产业政策的持续支持下,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结构的变化、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中国旅游业还有很大发展潜力。中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人民币的发展目标,旅游业对中国经济的综合贡献率将达到12%以上。相信中国旅游业也将为全球旅游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程艾琳
|
安徽生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生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生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
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生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生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551-5666225 邮箱:hftogo@hftogo.com